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、古巴國家元首迪亞斯-卡內爾近期進行了一系列罕見的外交行程,他分別訪問了阿爾及利亞、俄羅斯和中國,目前正抵達土耳其。
因為眾所周知的人身安全原因,古巴最高領導人出國訪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,特別是這種連續性的外交行程。
迪亞斯此次出訪的背景是,11月3日第77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,要求美國終止對古巴的經濟、商業和金融封鎖,結束其對古巴長達60年的人道主義傷害。
投票結果為185票贊成,2票反對,2票棄權。僅有兩張反對票:美國、以色列;兩張棄權票:烏克蘭、巴西(盧拉還要等到明年1月1日正式就職)。
美國再再再再一次站在了文明世界的對立面,與185個國背道而馳,值得每一位美國人反思。
11月2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,中古兩國元首舉行了會談,并發表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關于深化新時代中古關系的聯合聲明》。
在會談中,中方明確指出三個“不會變”,即“不論國際形勢怎么變,中方堅持中古長期友好的方針不會變,支持古巴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會變,同古方一道捍衛國際公平正義、反對霸權強權的意志不會變。”
很難想象,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,美國還在用19世紀的霸權手段欺壓古巴,甚至連防疫物資和醫療用品也要封鎖。
“人權燈塔”在自己家門口親手了制造人權災難,美國想要的是人權還是霸權?只要眼睛不瞎,都能一目了然。
中國反霸權,不僅是為古巴發聲,更是為了那些同樣面臨著美國壓迫的拉丁美洲國家。
中國與古巴肝膽相照,共同進行反霸權斗爭是一如既往的。早在1962年10月28日, 《人民日報》就發表過重磅文章《全世界人民動員起來,支援古巴人民,粉碎美國戰爭挑釁》
這篇文章是毛主席親自修改后再發表的,文中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正義立場,并深刻揭露了美國在拉丁美洲的霸權野心。
六十年剛好是一甲子,世界格局已出現了重大變化,但美國霸權思維沒有變,它還在威脅著人類的和平與安全。
古巴對于美國來說,要不就是“自留地”,要不就是“敵人”,這就是美國“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”。
不少人對美國幾十年的宣傳信以為真,認為美國是反對古巴的“非民主”政權,只要古巴“民主”了,美國就會對這個加勒比海國家“恩愛有加”,古巴就會迎來幸福的明天。
但看看古巴的鄰居們,如海地、洪都拉斯、薩爾瓦多等國,就可以知道,這些接受美國“民主”設計的國家,沒有一個不是處于混亂之中。
美國這60年一直在古巴為一件事而努力--巴蒂斯塔式軍政府復辟。70年代美國在智利就暗殺了民選總統阿連德,扶持了皮諾切特軍政府。
只不過,CIA在古巴的恐怖行動一直無法得逞罷了。
為了顛覆古巴,美國連最基本的國際公理也不講了。1996年,美國國會推出“赫爾姆斯-伯頓法案”(又稱《古巴自由與民主聲援法》),將制造古巴動蕩的行為法律化。
該法案連英國、德國和法國都看不下去,克林頓只好對法案進行冷處理。
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大的國家,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在冷戰之后吸引著大批歐洲投資者。
但投資古巴,需要的是一個社會安定,有市場開放意愿,高素質勞動力充足的古巴,這些方面,古巴都具備。
問題是美國政客仍然是滿腦子“冷戰思維”。再加上美國國內,尤其是佛羅里達的古巴裔移民后代對古共政權的仇恨(佛羅里達有30張選舉人票),白宮始終不敢真正放松對古巴的全面制裁。
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?
每次反華都有他,這家伙就是來自佛羅里達的古巴裔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·魯比奧,也是叫囂打垮古巴最瘋狂的政客。
但美國慘無人道的封鎖和制裁,也損害了歐洲盟友的利益,它們的企業和個人無法在古巴進行正常商業活動。
2019年3月24日,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率團訪問哈瓦那,并在切.格瓦拉像前合影,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.馬蒂敬獻花環。
然后,他在馬里矣爾港特別經濟開發區出席了太陽能產業園區奠基儀式。
這是特蕾莎·梅政府在向美國表明其在古巴利益的重要性,但7月份約翰遜內閣上臺后,英國轉向,跟著美國疏遠古巴。
加拿大也怕了,停止了與古巴合作。特魯多的父親老特魯多當總理時,曾壯膽反對美國對古巴的制裁,加拿大在古巴投資歷史比歐洲更久。
特魯多父母跟卡斯特羅關系很密切,但特魯多卻絲毫沒有其父親的勇氣,他只會一味地給美國當奴才。
古巴能在美國眼皮底下活下來,并捍衛著自己的獨立和尊嚴,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。
古巴對于美國的可怕之處并不是它能直接威脅著美國,而是它對整拉美地區左翼運動帶來的精神力量,切.格瓦拉的形象無處不在。
古巴革命之路
古巴和菲律賓是美國1898年與西班牙戰爭之后獲得的兩個殖民地,也標志著美國成為列強之一。
但古巴的財富迅速集中在了極少數美國“朋友”手中,為防止古巴人民起義,美國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軍政府。
1959年,卡斯特羅和他的戰友們,推翻了毫無群眾根基的巴蒂斯塔軍政府,取得了革命勝利。
但那時還沒有古巴共產黨,美國采用了拉攏卡斯特羅的策略,想通過他繼續控制古巴經濟命脈、國家資源。
如果卡斯特羅貪圖財富,與美國“合作”,他得到的西方獎項將會填滿整個屋子。
1959年4月,卡斯特羅受邀訪美,成為了美國媒體口中的“加勒比英雄”。
但卡斯特羅作為革命者,他想的是人民和國家,而不是美元和獎項。于是,美國就翻臉了。
1961年古巴宣布為社會主義國家,統一了各個革命組織,改名為“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”。
1961年4月,美國CIA指揮古巴反革命流亡勢力發動了震驚世界的“豬灣登陸”事件,結果慘敗而歸,在灘頭死的都是古巴帶路黨。
這場軍事冒險行動,是肯尼迪政府犯下的一個重大戰略錯誤,間接導致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。
之后,美國對古巴實施了殘酷的封鎖政策,意在造成古巴內亂,不戰而勝,一直延續到了今天。
然而,古巴不僅沒有被美國摧毀,反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,1965年,正式成立了古巴共產黨。
七十年代,古巴學齡兒童入學,達到了98%,社會治安良好,醫護人員和資源甚至可以援助非洲,這與受到美國“援助”的拉美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因此,古巴又成了一個注定要受到西方媒體詆毀的國家。
在美國的壓力下,拉美地區只剩下墨西哥與古巴保持著外交關系,直到冷戰結束前后時期,古巴才與各國陸續恢復外交關系。
并不是古巴不想與西方貿易,而是美國的??辗怄i和“長臂管轄”制裁政策,切斷了古巴的貿易通道,但美國媒體和學界卻將話反過來說。
聯合國大會自1992年以來,已連續30次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的非法制裁,但美國每次都跟國際社會對抗。安理會更不用說了,美國有一票否決權。
西班牙和法國在2019年警告過美國,如果美國對古巴的制裁關聯到本國企業,它們將報復美國。但歐洲只是嘴上說說罷了,表達一下不滿。
真正敢與古巴進行合作的國家只有中國與俄羅斯。
古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。
迪亞斯去莫斯科,主要議題就是石油和天然氣,美國軍艦還不敢攔截俄羅斯運油船。
在經濟發展方面,古巴首先要改善其相對落后的基建條件,比如機場、港口、公路、鐵路,誰有這個能力?當然是中國。而且中國與畏手畏腳的歐洲相比,并不怕美國。
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,中國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古巴的國際貿易不再只限制于受到美國影響的西方范圍內,它將迎來一個新的市場。
古巴第二大支柱產業--旅游業,再過幾年也將迎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,并超過歐洲游客??赡芎芏嗳瞬恢?,古巴的環境質量是全球最好的國家之一,這也算是因禍得福。
美國如果還要繼續迫害古巴,早晚會釀成一場2.0版的“古巴導彈危機”。雖然古巴與中國、俄羅斯的軍事合作極為低調,但美國最好還是悠著點。
古巴發展得越好,對美國的牽扯力度就會越大,拉美及國際社會反霸權斗爭的力量也會越強大。
古巴,不是一個人在戰斗。